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Google 相似圖片搜索的原理:『感知哈希算法』解析 !

今年六月的時候,Google 把『相似圖片搜索』正式放上了首頁。
使用者可以用一張圖片,搜索網際網路上所有與它相似的圖片。只要點擊搜索框中照相機的圖標,一個對話框會出現。

輸入圖片的網址或者直接上傳,Google 就會自動找出與其相似的圖片。下面這張圖片是台灣美女主持人艾莉絲。
上傳後,Google 返回如下結果:
其實類似功能的『相似圖片搜索引擎』還有不少,著名的 TinEye(http://www.tineye.com/)甚至可以找出照片的拍攝背景。

那這種技術的原理是什麼?電腦又怎麼知道兩張圖片相似呢?

根據 Neal Krawetz 博士的解釋,原理非常簡單易懂。我們可以用一個快速算法,就達到基本的效果。這裡的關鍵技術叫做『感知哈希算法』(Perceptual hash algorithm),它的作用是對每張圖片生成一個『指紋』(fingerprint)字符串,然後比較不同圖片的指紋。結果越接近,就說明圖片越相似。

下面是一個最簡單的實現:

第一步:
縮小尺寸。將圖片縮小到 8*8 的尺寸,共 64 個像素。這一步的作用是去除圖片的細節,只保留結構、明暗等基本信息,摒棄不同尺寸、比例帶來的圖片差異。
第二步:
簡化色彩。將縮小後的圖片,轉為 64 級灰度。也就是說,所有像素點總共只有 64 種顏色。

第三步:
計算平均值。計算所有 64 個像素的灰度平均值。

第四步:
比較像素的灰度。將每個像素的灰度,與平均值進行比較。大於或等於平均值,記為 1;小於平均值,記為 0。

第五步:
計算哈希值。將上一步的比較結果,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一個 64 位的整數,這就是這張圖片的指紋。組合的次序並不重要,只要保證所有圖片都採用同樣次序就行。
= = 8f373714acfcf4d0
經過以上流程得到指紋以後,就可以對比不同的圖片,看看 64 位中有多少位是不一樣的。在理論上,這等同於計算『漢明距離』(Hamming distance)。如果不相同的數據位不超過 5,就說明兩張圖片很相似;如果大於 10,就說明這是兩張不同的圖片。

具體的代碼實現,可以參見 Wote 用 python 語言寫的 imgHash.py。代碼很短,只有 53 行。使用的時候,第一個參數是基準圖片,第二個參數是用來比較的其他圖片所在的目錄,返回結果是兩張圖片之間不相同的數據位數量(漢明距離)。

這種算法的優點是簡單快速,不受圖片大小縮放的影響,缺點是圖片的內容不能變更。如果在圖片上加幾個文字,它就認不出來了。所以,它的最佳用途是根據縮略圖,找出原圖。 實際應用中,往往採用更強大的 pHash 算法和 SIFT 算法,它們能夠識別圖片的變形。只要變形程度不超過 25%,它們就能匹配原圖。這些算法雖然更複雜,但是原理與上面的簡便算法是一樣的,就是先將圖片轉化成 Hash 字符串,然後再進行比較。

===============================================

創用 CC 授權條款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本留言處歡迎多加留言交流,但不歡迎垃圾留言及廣告留言
2、留言時可以使用部份 HTML 標記
3、對於教學文章介紹或軟體使用有問題歡迎提出,若站長沒回應表示不清楚該問題的解決方案
4、留言時請勿留下電子郵件,以免因搜尋引擎爬文而造成您的困擾,且站長不會寄相關郵件給您,僅會在留言區提供解決方案
5.站長保留不當刪除留言的權力,若造成不便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