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的是在移動網際網路上。Flash 的專利持有者 Adobe 公司,沒錯!就是那家發明了著名的 PhotoShop 軟體的公司,在上周宣佈了一個消息:放棄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對 Flash 的支援,公司將不會再對此投入任何資源。
十多年來,Flash 一直是網頁在展示多媒體內容時的標準格式,它也是 Adobe 公司除 PhotoShop 等產品以外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Flash 動畫曾經風靡一時,用 Flash 製作的網路廣告至今還隨處可見。還有上傳到 Youtube 的那些視頻,在早期絕大多數都是 Flash 格式。
這項技術的興起源自 1990 年代中後期的瀏覽器大戰。當時,網景和微軟都憑藉各自的瀏覽器爭奪市場,但激烈的競爭卻導致網路內容發佈商遭遇了不同瀏覽器間的相容問題:為了超越對手,網景和微軟都在自己的瀏覽器中整合了專有技術,『擴展』原有的技術標準,以便讓網站在終端使用者面前顯得有所不同。結果造成了各個瀏覽器中的效果不一,給網站開發者和使用者帶來了困惑。
一家名為 Macromedia 的公司發現了這樣的機遇,開發了 Flash,後來它們被 Adobe 所收購。Flash 從誕生之日起,就以一個統一解決方案的面貌出現,被廣泛應用到了網頁和網路多媒體的製作上,使網頁變得豐富多彩,不再只是單調的不同粗細、不同大小的文字或者圖片,並且當時鮮有能與 Flash 匹敵的同類技術。
但技術的洪流總是滾滾向前的。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當移動設備也成為上網和娛樂的主流設備時,Flash 的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比如它太耗電了,而手機和平板電腦最重要的就是足夠的電力續航時間,另外,Flash 還會佔用太多寶貴的移動設備記憶體資源。但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商業策略上,Adobe 都不會主動改變這種局面,畢竟沒有哪家公司願意打破自己穩賺不賠的商業模式。
那些需要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爭奪說話權的大公司們:蘋果、Google 和微軟,就不這麼想了。2010 年 2 月起,隨著 iPad 的推出,蘋果率先宣佈了 Flash 在移動設備上的死刑,轉而支援新的網頁格式;緊隨其後的是 Google 和微軟:Chrome 瀏覽器全面轉向新的網頁格式,甚至專門推出採用新技術的網頁程式商店;在微軟下一代作業系統的瀏覽器介面中,也不會再支援那些需要安裝特定外掛程式才能運行的技術,包括 Flash。
他們新的支持對象共同指向了 HTML5。現在,隨著 Adobe 在移動設備上對 Flash 的主動放棄,甚至連 Adobe 自己都推出了基於 HTML5 的開發工具『Edge』,HTML5 離成為未來網頁新標準的那一天也就越來越近了!
一個很直觀的解釋是,HTML5 就是網頁通用技術標準 HTML 的第五版,與上一代 HTML 相比,它為開發者們提供了一個完整平臺,不需要借助任何外掛程式。除了最基礎的音訊和視頻以外,它還支援更多交互功能,以及多執行緒處理等全新特徵。正是這些特徵,使在網頁上實現大型程式的一般的複雜效果成為了可能。它不僅有利於開發,也有利於維護。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它也表現得比 Flash 更高效、更節省電力。已故的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就曾提到,用 Flash 觀看視頻的耗電量幾乎是用 HTML5 觀看視頻的兩倍。
開發者對 HTML5 可以跨平臺開發的優點也大為追捧,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利用這一技術為各種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 PC 開發完全相容的產品,不用專門針對特定硬體或線上商店進行修改。無論是蘋果 iOS、Google Android 還是微軟 Windows Phone,甚至是沒落的黑莓手機作業系統也無妨,使用者只要打開瀏覽器就能使用程式。這使得開發者們可以在最大範圍內推廣自己的產品。
百納資訊公司 CTO 劉鐵鋒甚至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從技術上看 HTML5 已經具備了取代 Flash 的能力,在 3D 圖形的繪製上還可以做得更好。百納資訊公司是 HTML5 技術的堅定支援者,它現在最知名的產品是海豚瀏覽器。
根據跟蹤網際網路技術的科技博客 binvisions.com 的統計,2011 年第三季度最受歡迎的 100 個網站中,有 34% 採用了 HTML5。技術職位網站 Dice.com 稱,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人事經理對 HTML5 技術人才的簡歷搜索量翻了一番多。
移動廣告公司 InMobi Mobile Insights 副總裁詹姆斯·蘭伯蒂(James Lamberti)透露,2011 年 9 月,美國使用 HTML5 技術製作廣告的大型廣告商數量已經從 1 月時的 62 家增加至 250 家。
看起來 HTML5 的大潮有點勢不可擋,不過有人提醒我們應該打住了,因為更令人好奇的是,何時可以全面擁抱漂亮的 HTML5 網頁呢?
話題又回到了那些大公司身上。實際上 Adobe 公司一直在抱怨,蘋果、Google 和微軟之所以計畫遠離 Flash,更多的是出於商業立場而不是技術問題。從這些大公司轉向 HTML5 的形形色色的動機上看,這多少也有些道理。
蘋果在支援 HTML5 一事上一直有所保留。比如在為 iPhone 開發基於 HTML5 的應用時,開發者們眼下還無法調用攝像頭、陀螺儀等功能,而只有在開發 App 版本時才能獲得完整支援。這是因為 AppStore 一直是蘋果商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 HTML5 卻鼓勵在網頁上直接開發應用。
2011 年 6 月,老牌英國財經媒體『金融時報』由於不滿 AppStore 中的新政策,撤下了自己的付費應用,改由網頁進行推廣。三個月之後,網頁用戶端 FT.co 累計達到了 20 萬的下載量,並且其中有 15% 的付費使用者。儘管這並不是一個普遍的例子,它暫時也還沒有威脅到蘋果,不過蘋果並不希望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
在 Google,情況也很複雜。這家公司的移動戰略還有些模糊,除了用於筆記型的 Chrome 作業系統之外,還有炙手可熱的手機作業系統 Android。前者的應用依賴網頁,Google 甚至為此推出了不安裝任何軟體、只有一個流覽器的 Chrome 上網小筆電,但後者則更接近蘋果模式,視 App 為主流。因此,儘管 Google 已經宣佈支援 HTML5,但也希望將它的發展完全納入自己的軌道中。
至於微軟,雖然在 IE9 和 IE10 瀏覽器中,都部分加入了對 HTML5 的支援,但這家公司也有計劃對 SliverLight 進行推廣,這是微軟自己的新型網頁開發技術。如果全面支援 HTML5,那麼未來將會降低 SilverLight 的市場份額。
這些大公司各懷鬼胎,對 HTML5 的支援程度也並非達到百分之百,因此由多家公司組成的 HTML5 陣營,至今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僅以對視頻的支援為例,一方是支援 H.264 編碼格式的蘋果,另一方則是支援 WebM 的 Google 和瀏覽器公司 Firefox、Opera,微軟則乾脆當起了牆頭草。這種技術陣營分散、對開發者的支援不足的局面,導致大部分 HTML5 應用遭遇啟動速度過慢、體驗不佳等種種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正在嘗試將 App、普通網頁和 HTML5 同時融入到產品中,這幾乎就是應對未來趨勢的最安全的方式。在熱門應用『航班管家』裡,關鍵的機票查詢和航班動態功能直接在 App 上實現,地圖和酒店查詢則採取了內嵌的普通 Web 網頁,而按照他們的最新計畫,未來的社區服務將會採用 HTML5 技術進行開發。這種暫時將 HTML5『打包』進 App,為跨平臺和更豐富的功能做準備的方法,已經被為數不少的開發者採用。
畢竟誰也不願錯過可以讓網頁變得更加豐富,並且可以跨平臺開發的 HTML5。除了 Adobe 的主動投降以外,他們還迎來了一個更強大的生力軍:Facebook。11 月 9 日,Facebook 宣佈收購 HTML5 程式分銷平臺公司 Strobe。它還在 10 月份剛剛推出了 iPad 用戶端軟體,支援 HTML5 網頁開發技術。
讓我們把目光再次轉到十七年前,當微軟的比爾·蓋茨看到網景瀏覽器輕易佔領 90% 的使用者桌面之後,全力驅動公司投入了 IE 瀏覽器的開發,這一決策使微軟依靠作業系統和瀏覽器統治了 PC 市場。到今天,瀏覽器公司們同樣野心勃勃,希望把各種程式:包括作業系統直接搬到網頁上來使用,而 HTML5 成為了它們最重要的籌碼。
歷史總是這樣,不可避免的出現輪迴。現在,又到了新一代粉墨登場的時間。
===============================================
☆數位夢想☆ 由 Redwolf 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授權條款 釋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本留言處歡迎多加留言交流,但不歡迎垃圾留言及廣告留言
2、留言時可以使用部份 HTML 標記
3、對於教學文章介紹或軟體使用有問題歡迎提出,若站長沒回應表示不清楚該問題的解決方案
4、留言時請勿留下電子郵件,以免因搜尋引擎爬文而造成您的困擾,且站長不會寄相關郵件給您,僅會在留言區提供解決方案
5.站長保留不當刪除留言的權力,若造成不便尚請見諒